close


街道是記憶的場域。

由天主堂開始的街頭,三元宮結束的街尾首先讓我感到吃驚,
走呀晃的,竟然還發現這裡有佛教的宗教禮數。
湖口老街是在什麼歷史條件下接受這種信仰的混雜性呢?

街道的建築看來十分西化,圓圓的拱廊有巴洛克味道,
但騎樓式風格卻是中國華南地區的特色,
仔細一瞧,家戶上的立體雕刻混雜了中國神話和日本文化的疊合。
這兩種看似相似,卻時時衝突抵觸的文化象徵,
在這面牆上分毫不差的重現眼前。

這些沿途點滴累積的歷史記憶,確實是過去種種異文化的相遇、人群的流動與記憶的承載,
藉著物質文明,對著我們一層一層剝開它自己的紋理,
這些紋理非常鮮明生動,每一面牆的立體雕刻,都是一幕一幕跨界的展演。

街道、建築、記憶,象徵台灣文化雜交的性格、文化的混血、現代性的想像,
對於殖民歷史的回溯,並非為了批判,而是重整向來我所以為的文化界限,
以及修補對未來的提問。

據說天主堂裡的教徒從當年的外省族群變成外籍配偶及勞工,
她們的故事,才要開始。



*****
後記:
當助教,最令人興奮的事情,絕對不止在批改考卷殺無赦的快感,
戶外教學才是王道!哈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hing0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