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話說暨去年「四月望雨」之後,
這次又託乾媽的福,
給了我免費的貴賓票,
讓我可以再度進入台灣音樂劇的舞台。

8/15(五)在國家戲劇院首演,
本人座位真的是好得沒話說,
一樓第八排正中間,
視覺位置相當舒適,
坐了3小時竟然失去時間感。
直到走出戲劇院看看手錶,
啊,現在時刻是將近11點呢!

「隔壁親家」是描寫台灣60年代農村社會的庶民文化,
大時代裡的尊嚴與卑微,冷酷與無情。
在原著小說裡面用文字呈現了很多細碎的人性,
我覺得要用音樂劇的方式處理,還真的是一大考驗。
不過真沒令人失望,
正如乾媽在序言說的,小說因舞台的聲情光影而璀璨。

總歸來說,
我很喜歡音樂時代的台灣音樂劇,
用舞蹈和音樂性來呈現台灣歷史性的問題,
無論是「四月望雨」還是「隔壁親家」,
都處理得很細膩。
比如說有關現代性的問題,
「四月望雨」中,
日治時期的人民對「現代性」的想像,
等同於「流行」、「摩登」、「時髦」
受到殖民主義擴張的結果,
「現代」對於台灣社會而言,
代表啟蒙、進步,卻也代表蒙蔽和傷害。
「隔壁親家」中,
天保跟迎治那一段,
也展現60年代農村社會對台北城懷有某種夢幻的、不實的現代性想像。
然而音樂劇用很荒誕的方式鋪陳,
讓迎治棄天保嫁給酒店裡的美國黑人,
讓這個新郎倌在小小的農村社會中,成為街頭巷尾亦褒亦貶的「洋女婿」,
見證農村社會的脆弱與台北生活的幻滅。

這裡很明顯地使用原著裡面,用喜劇交代悲劇的敘事技巧,
但是這個技巧用在原著小說結尾,還是比較有力道。
音樂劇用大和解的結尾,我覺得相當可惜。

另外,
「隔壁親家」處理族群問題的方式,令人驚豔。
招治和國恩,本省農村姑娘與外省退伍老兵的結合,
台語和國語的交疊對唱「一半的世界,圓滿的未來」,
語言的交錯、音樂的流暢和時代的無奈,在這首曲子裡搭配得非常巧妙。
可惜youtube還找不到。

音樂時代的台灣音樂劇真的很棒喔!
「四月望雨」明年會再上演,
真的很值得再看,
喜歡的人趕快去年代購票囉!

四月望雨:2007年首演回顧

四月望雨:大稻埕進行曲

四月望雨:四月望雨

隔壁親家:咱作陣來去台北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shing02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