疲憊不堪的育兒生活裡,需要一些小花小草來點綴,
讓大腦裡那些美好生活的輪廓,不至於幻滅於無形。
看戲和看書於我而言,
是小花小草,也是大海裡的浮木,
讓我在育兒的汪洋裡風雨飄搖載浮載沉,卻不致滅頂。
過去這八九個月裡,晚上如果順利在九點把兩隻哄(敲)睡(昏),
一日育兒工作即可暫時打卡下班(但睡前還有擠奶洗奶瓶等雜事)。
九點過後就是和老公一起追劇的時間(當然大部分的時候是一起累癱),
日劇美劇台劇皆宜,葷素不拘,疲累的日子特別喜歡喜劇。
於是先由日劇《不完美丈夫》開場,
講的是新手父母面臨一個新生命的降臨,
打亂了生活所有常軌,以及原有的夫妻和諧等等。
忙亂的日子拍成詼諧的喜劇應該不錯,
但不知為何看到第四集就沒有追下去的動力。
大概是太過貼近現實生活,
而覺得既然是娛樂時間還要面對尿布奶瓶根本沒有下班的感覺吧(嘆)。
《麻醉風暴》倒是一齣很精緻的醫療推理劇,短短六集但張力十足,
每一集都要很專注才能跟上節奏,並且回味無窮,
精彩的不只劇本,導演和演員通通都有到位。
侯文詠看完也覺得這是近幾年來很令人驚豔的醫療劇。
接著《Fresh off the boat:初來乍到 菜鳥移民》登場,
這是一個輕鬆好笑的幽默小品,描述亞裔在美國的生活,
台灣虎媽和美式老爸面對生活大小事,
因為風格迥異而產生許多衝突與碰撞,包括事業、孩子、學校及人際等等。
一集只有20分鐘左右,每次我都在哈哈大笑中又不小心看了下一集。
拜託第二季趕快上演吧。
今年優質的台劇除了《麻醉風暴》之外,《出境事務所》也真的很不錯。
主軸是禮儀師,每一集都有一個子單元,毫不拖泥帶水。
能把生死那麼莊嚴肅穆沉重巨大的題目拍成喜劇,編劇和導演的功力實在了得,
雖然一集有一小時這麼長,但每遇上週五的夜晚,
我跟老公還是忍不住多看一集。
目前正在追日劇《派遣女醫》第三季~
至於看書呢,大部分是新書,有些是舊書重讀。
自從訂了聯合文學的電子報以後,
讓我常常發現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者或文類,
然後以此作者/文類為一個座標,上下左右慢慢延伸,
我的閱讀版圖也就一步一步地擴張出去。
比如說《庖廚食光》,這是一個媽媽為了幫念高中的兒子做便當,
而寫成的一本便當散文集,一篇篇溫暖、幸福的美麗時光。
作者是聯合報副刊主編,一個忙碌的職場媽媽發願為兒子做三年約780個便當,
困難度可想而知,但她用輕鬆天真的方式書寫關於做菜吃食的種種,
讓人覺得作者好可愛啊(手比愛心)。
正如廖玉蕙所言,這是一本味蕾與記憶的食譜,
還附送洋洋灑灑的知識與溫暖厚實的人情,
攤開書本,就像融融春日裡的豐盛野宴。
因為太喜歡這個筆調,讓我對「飲食文學」這一文類欲罷不能,
然後買了韓良露的《台北回味》,
又因韓良露同年出了另一本《文化小露臺》,所以也一併入手。
當我正在細嚼慢嚥《台北回味》之時,
發覺韓良露真是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無所不包的資料庫,
她是美食家、美感與知識兼具的生活家,也是城市的文化魔術師。
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,作家華麗的詞句與精準的修辭尚可透過模仿習得,
但博學多聞旁徵博引卻又深入淺出的功力,絕對是讀者難以企及的高度。
《台北回味》才看了一半,韓良露病逝(好難過)。
「那一段飲食體驗與街道時光,是城市身體認同的印記。
時空流轉,在味覺的邊境上,記憶如果百味雜陳,
卻正是我城台北緩緩現身的一刻。」
她以飲食作為回味過去時光的線索,以味覺爬梳人生風景,
台北的興衰、街區的演化,喧騰與疏離、混亂與共生,
重重疊疊的食物印記,便是她記憶台北的方式。
《麻雀樹》和《不在他方》是沿路偶然拾得的葉片,
博客來是一個迷宮,繞過來繞過去總會拾得一些美麗的意外。
與鍾怡雯過去幾本散文集相較,《麻雀樹》更深沉、更內斂了,
「原來,家的感覺是這樣。在台灣住了26年,慢慢有生根的感覺,
離家才能思考家的意義,這些年來,我在行旅中慢慢確認,也願意承認,
自己的家在一個島上,而不是半島。
想回去的地方是中壢,不是馬來西亞。」
《不在他方》是陳綺貞往自我內在探索的軌跡,
在書寫旅行、日常、家人的背後,藏著深深淺淺的哲學味道。
她的文字精緻、空靈,因而讓我覺得有點距離。
如果說《庖廚食光》是家常菜,
《不在他方》比較像是遠方大廚的無菜單料理,
有驚喜、有思考、有概念在裡面,但卻不太適合天天吃。
《私房藥》是一本醫事書寫,
作者是一位美女醫生吳妮民(只小我一歲,才氣逼人哪),
被她文字吸引的開端也是因為聯合文學電子報。
這本書是她在醫學院念書、實習醫生到住院醫師的觀察與領受,
她的筆是一支鋒利的手術刀,精準、銳利、細緻,
真不愧是四大文學散文獎得主,每一篇都是上上之作。
我在今年過年期間帶這本回台北,
每日睡前讀個一兩篇,時間就凝止於她文字的魔力裡。
以吳妮民為座標,以時間為軸線,延伸出去,
因而入手她的第二本散文集《暮至台北停車未》。
這本是小說式的散文,至此她已完全拋棄醫事書寫,
改以父親和母親為兩條軸線延伸而成的家族史。
我私心還是比較喜歡《私房藥》。
《孩子你慢慢來》和《目送》是舊書重讀。
無論我在餵奶餵食之前,孩子們睡覺之時,洗衣做菜之後,
每個支離破碎的時刻,任何育兒的時光縫隙裡,
隨便塞個一兩篇餵養自己,總會有種錯覺,
感覺自己被遙遠時空外的另一個母親給理解了,
喜悅與快樂,衝突與疏離,作為母親的美麗與哀愁。
然後,提醒自己無論多麼辛苦疲累,
也要溫柔地對待自己,
以及這段獨一無二的育兒時光。
留言列表